母豬在產后出現身體發熱的情況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病癥,這主要是因為在分娩過程中母豬產道受傷并且未及時處理,導致身體發炎出現的發熱癥狀,那么除了發熱外,該病還會導致母豬出現哪些癥狀,該如何進行治療和防范呢?下面就為大家帶來介紹。
母豬產后身體發熱的情況怎么辦?母豬產后發熱的防治方法
母豬產后熱的臨床癥狀
臨床癥狀表現為:體溫升高,40.5℃~41.5℃,喜臥,減食或不食,身體顫抖,呼吸加快,泌乳減少,***中流出濃性分泌物。
母豬產后熱的治療方法
治療應及早,根據體溫、食欲和精神等情況,分別輕重癥予以不同的治療方法。輕癥:體溫在40.5℃左右,不食,精神尚可。用青霉素120萬單位和鏈霉素1.5克混合肌注,每天2次,連注2~3天;腦垂體后葉素20~40單位肌注,每天1~2次,連注2~3天。重癥:體溫在41℃以上,精神沉郁,喜臥,不食,顫栗,惡露較多。用10%~20%安鈉加10毫升,皮注:鹽酸四環素1~1.5克,溶于5%葡萄糖鹽水500毫升中一次靜注;腦垂體后葉素20~40單位肌注。上述三藥每天1~2次,連注2~3天。
母豬產后熱的預防
1、產仔棚舍、用具于臨產前一星期用2%燒堿溶液或甲醛溶液進行徹底消毒。
2、母豬在產前應漸漸減料,臨產前一頓不要喂給,這有利于順利分娩。
3、母豬產前產后用0.1%高錳酸鉀溶液擦洗***及乳房。
4、如遇產仔困難,用腦垂體后葉素20~40單位肌注催產。盡量不要用手伸入產道掏摸,萬不得已掏摸時,術者手臂應用0.1%高錳酸鉀溶液洗凈,再涂上磺胺軟膏,以防感染產道。
5、母豬產后1~3天內應密切觀察精神、食欲、泌乳、體溫等變化情況。炎熱季節產仔時,于產程結束后用磺胺藥及腦垂體后葉素預防產后熱,效果明顯。
在母豬分娩時如何有出現出血的情況,除了做好止血工作外也一定要做好消毒工作,如果要進行助產一定要做好準備工作并小心操作,盡量不要傷到產道,這樣才能避免母豬產后發熱的情況出現。
掃一掃
掃一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