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 ? ? ? ??2014豬價低,養豬人***也退了不少。隨著春天的到來,豬價也終于有了上漲的趨勢。上漲的苗頭一現,就有專家預測今年或有望7.5元、8元、9元。并且分析得頭頭是是道:
相對過剩的產能基本被淘汰,而且產能下降還將繼續,有望持續至今年年中。“馮永輝表示,今年的生豬供應有望從年初一直下降至年末,這將導致供應持續減少、供需缺口持續擴大、豬價持續上漲。馮永輝預測,至2015年末,豬價有望震蕩漲至8元-8.5元/斤。”全年呈現上半年低、下半年高的‘對號(√)’走勢,平均價格有望達到7.5元/斤。“他同時表示,若發生較為嚴重的疫情,則后期豬價有望突破9元/斤。”以目前的存欄及需求情況看,今年生豬市場將由基本平衡向緊平衡,再向略微缺口轉變。“馮永輝認為,生豬市場已經進入新一輪周期性上漲,高點可能在2016年,2015年全年將處于新周期的上漲期,但過程可能較為平緩,”100元-200元/頭的均衡盈利便已達到預期。“
一看過去,這分析不乏有理,但有網友就表示”簡直吃飽了撐的,中國的豬市都被預測給搞砸了,剛有點希望就又在忽悠,看有誰還信專家的當“,多么復雜的一種心情,即盼望豬價的上漲,又怕豬價上漲只是夢一場,好不容易上漲了,又怕專家的預測將它打破。由此甚至有網友說:”他不忽悠那么多連帶產業鏈怎么活。***多也就8塊每斤。降低成本,提高利潤,才是養豬人的真出路“,憤怒而又理性的批評,也許說出了很多養豬人的心聲。
豬e網認為豬價能漲到這么高養豬人當然高興,可問題是現實的市場真的可以如預測般那樣美好嗎?微利時代的開啟、收儲肉、進口肉、走私肉都都沖擊著供大于求的國內生豬市場。這么高的預測,或許會讓養豬人頭腦發熱,但大多數養豬人對于現實市場還是持保守態度的。現在的上漲,多數不是養殖戶壓欄的結果,而是大豬確實有所減少!說他們沒信也好,說他們不知行情也好,可是2014的行情誰的不想再見。所以養豬人的反應或許可以理解。
屠宰場壓價
2014年豬價持續低迷,養豬人紛紛抱怨屠宰場壓價,可是,***近的一則新聞”全國規模以上屠宰及肉類加工企業也虧損“讓我們看到了屠宰場的另一面,新聞中指出:
截至2014年底,全國規模以上屠宰及肉類加工企業3786家中,共有虧損企業351家,占比9.3%,行業虧損率相較2013年的8.91%進一步擴大。其中,牲畜屠宰業有137家虧損企業,同比增長12.3%;禽類屠宰業有94家虧損企業,同比增長18.9%;肉制品及副產品加工業有120家虧損企業,同比下降2.4%。從虧損額看,牲畜屠宰企業虧損額13.47億元,同比增長70%;禽類屠宰企業虧損11.05億元,同比下降10%;肉制品及副產品加工企業虧損額9億元,同比上升24.8%。
而對于這一現象的造成,世界肉類組織副主席、中國肉類協會執行會長李水龍認為,2014年屠宰業利潤下滑、虧損企業較多的原因主要是產能利用率低下。”規模以上企業在行業內占比僅在20%左右,其余80%都屬于小微企業,因此相互之間爭搶原料,造成先進產能閑置,行業結構性失衡。“
此外,加工效益不高也是原因之一。李水龍介紹,從規模以上屠宰及肉類加工企業整體情況看,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4.7%,比農產品加工業平均水平還低1.6個百分點。
小編了解到,屠宰場也虧本,養豬戶也虧本,那養豬戶抱怨屠宰企業壓價,是否要換一種態度了?屠宰場產能利用率低下確實是一個問題,小編近期看到一個”德國殺豬流水線“的視頻,不得不嘆服他們的機械化技術的高超,若我國屠宰企業有這樣的屠宰設備和流程,其產能利用率就不可能會低了。我國的人工成本越來越高,而德國的這一屠宰流程,加起來一條線上只要10幾個人!
如今豬價低迷,肉價也低迷,而一頭生豬從出場到消費者手中,要經過豬經紀、本地中介、跨地區收豬人、屠宰場、豬肉零售商等中間環節,每一個環節都得保持他們的利潤,這樣一來,養豬業利潤不高可以解釋了。而養殖戶虧得慘,豬肉價格卻依然不見所動,也就可以理解了。一般分析成本都會從養殖戶、屠宰企業、豬肉零售環節去分析,而中間的豬經紀、豬中介、收豬人方面由于顯得分散且流動性強卻很少分析這一塊。
生豬補貼難拿
生豬補貼,本是國家為了讓養豬戶有一定的保障,可誰知“上有政策,下有對策”。養豬人一直就對生豬補貼拿頗有抱怨,剛出來的新聞“央視再曝黑幕:咱養豬人拿補貼咋那么難?!”更是讓養豬人直呼終于有人報道這個事了!為了這補貼,下面的相關人員無所不用其極,用各種方法騙取這補貼,虛假申報材料、虛報生豬出欄量、虛假項目建設方案、虛假環評意見等等各種方法。更有企業為了這一筆可觀的補貼擴大生豬養殖規模(也有說是2011年的養豬高峰期吸引大量企業入駐養豬業),導致生豬產業大量供過于求造成2014年的生豬亂象。
對于生豬補貼這塊,網友也表示:“看了以后只能暗自的傷心,發放是發放了,沒過多長時間又全部給征回去了。說是第二年核實,到現在才明白原來上當了。”養豬人無奈地表示:“這是全普遍現象。得錢的人不一定多養豬,沒得錢的人不一定就沒養豬,這太不公平”。
進口豬肉沖擊國內豬市
國內市場供過于求,大量的進口豬肉卻還是注入中國市場,3月14日,雙匯將進口3500噸凍豬肉的消息傳出后,引來畜牧業多年未見的公開論戰。在如此岌岌可危的豬市關鍵期,也難怪養殖戶激動了。
對于進口豬肉,網友意見頗大:“這兩年很多非常有經驗的養殖戶,他們都是按豬多少來判斷豬價的,他們賭了二年了,都是虧本結局。現在***大問題是進口豬肉,國內越少進口量越大。”的確,養豬人能知道國內的豬有多少,卻不知道哪一天會有多少的進口豬肉,而進口豬肉,了慢國家對于國內豬肉市場的一種調配的政策,但由此豬價的上漲幅度就受到
影響,網友如是說:“你為什么不說說進口肉?中國少了,是因為進口的多了。只有全世界都少了,才可能真的如你所說。只要國肉豬少了,就會有大量進口。因為我們糧價比人家高太多,成本高太多,價差在哪里。不會如你所說的漲價的。除非不進口了。”對于進口豬肉,網友有許多無奈,而網友也扔一種希望:“如果國內不進口豬肉,在飼料方便想辦法降低成本,是不是養豬不賠錢,或少賠錢大家還能樂觀起來”,只是許多因素制約著讓我們慢慢發現,不進口豬肉,幾乎不可能。
如今的養豬業,對于養豬人來說是一個莫大的考驗了,各方面的壓力撲面而來。在論壇等多地中看到,有養了十多年的養豬人也稱這豬市沒法混了,不想養了,可想而知,如今的養豬業有多艱難。養豬人都會有理由抱怨很多東西,但很多人也在繼續堅持,因為對于許多養豬人來說,除了養豬,他們不知道還可以干什么。但抱怨歸抱怨,養豬路還是要繼續。未來的養豬路上,還不知會有什么困難,但養豬人所要做的,應該有以下幾個方面:
一、提高養豬技術。技術是讓養豬成本減少的關鍵,也是讓養豬人不被淘汰在路上關鍵。提高技術,意味著在環保、產仔率、人才、飼料采用率等各方面都將有所提高。
二、關注電子商務。不管接不接受,它確實是許多行業的大勢所趨,熱門的“互聯網+”,就是一個見證,各個行業都在探索“互聯網+”的道路。養豬業的中間產鏈在太長,而電子商務的***大優勢,就是縮短了行業的產業鏈,即一個行業的中間環節。
掃一掃
掃一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