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 ? ? ??俗話說,豬糧安天下。長期以來,養豬業是我國食物安全的基礎產業和戰略產業,也是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,豬肉產品更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副食品。當前,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重要時期,生豬產業無疑也在經歷著結構調整的重大變革,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,傳統生產方式存在的弊端與轉型發展中的陣痛也在逐漸顯現。
基礎設施非常薄弱,生產方式相對落后
相關調查表明,目前全國年出欄生豬50頭以下的分散飼養占養殖總量的30%左右,而在中小型規模養殖場戶中,大部分生產設施設備落后,飼養管理粗放,養殖環境差,標準化養殖比重低,目前生豬生產總體上仍處于數量增長的粗放模式狀態,出欄量雖然增長較快,但與發達國家相比,生產效能和成本存在很大差距。
生產成本大幅上升,養殖效益明顯下降
近年來,隨著養殖業的快速發展,玉米作為主要的飼料用糧呈現剛性需求,其增量遠高于國內糧食預期增量,導致價格不斷攀升;同時,養殖用地難、用工難、融資難等問題也對豬業發展形成嚴重制約;特別是近年來,在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下,生豬生產成本大幅上升,但生豬價格并未相應上漲,致使養殖利潤空間受到擠壓,一直處于虧損或微利經營狀態,整體效益明顯下降。
疫情形勢不容樂觀,食品安全存在隱患
近年來,由于標準化生產水平不高,加之,環境污染加劇,飼養管理不善,抗生素濫用等問題,加劇了細菌病毒的變異速度,同時使豬的抗病力嚴重下降,生豬疫病呈現多發高發混感態勢,不僅增加了治療難度,導致死亡率增加,而且豬肉產品質量問題時有發生,食品安全風險飆升,嚴重削弱了我國生豬及其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。
供求關系嚴重失衡,市場波動更加頻繁
受生豬產能過盛、豬周期和國內外經濟大環境等因素的影響,近年來生豬市場波動頻繁,豬周期被打破,淡季不淡、旺季不旺反成為常態,讓人難以捉摸,對農民穩生產、保供給、促增收非常不利;同時,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,市場越來越開放,國外豬肉、種豬不斷進入國內市場,由此對國內產業帶來了嚴重沖擊。
環保壓力不斷增大,散戶養殖進退兩難
近年來,隨著養豬業的快速發展,環境污染問題開始顯現。2015年“史上***嚴環保法”的實施,將迫使散戶退出歷史舞臺,規模場戶環保投入增加。據悉,目前一些地方政府正在積極推行限養和禁養政策,環保問題已經關系到豬業能否在某些地區的繼續生存;同時,由于規模場戶環保投入的增加,將使生豬養殖處于進退兩難的境地。
總之,當前我國豬業生產大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,對于廣大散養戶和中小型規模養殖場戶來說,挑戰大于機遇,經營困難重重,已經嚴重制約產業的良性發展,影響到農民的增收致富奔小康進程。
掃一掃
掃一掃